約瑟夫·M·朱蘭(1904-2008),1924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并就職于芝加哥西方電氣公司霍桑工廠檢驗部。1926年,一個來自貝爾實驗室的團隊(其中包括休哈特和道奇)參觀了該工廠,并推行貝爾實驗室開發的工具和方法。朱蘭是被選中的20個受訓者之一,且作為最終入選的兩個工程師之一,到新創建的檢驗統計部工作.
1928年,朱蘭撰寫了他的第一部關于質量的著作,一本名為《生產問題的統計方法應用用》的小冊子,1937年,朱蘭將帕累托原理概念化并應用于質量改進。
1945年,朱蘭離開華盛頓和西方電氣公司,作為為獨立的咨詢師開展工作。1951年,《朱蘭質量手冊》出版,為他贏得了國際成望
他認為質量來源于顧客的要求,在他的的《朱蘭質量手冊》(第5版)中對質量的定義是:
(1)“質量”意味著能夠滿足客的需要從而使客感到滿意的那些產品特性;
(2)“質量”意味著免于不良,即沒有那些需要重復工作(返工)以及會導致現場失效、顧客不滿、顧客投訴等的差錯
朱蘭認為要獲得質量,最好從建立組織的愿景以及方針和目標開始,目標向成果的轉化(使質量得以實現)是通過管理過程來進行的。他認為在質量管理活動中頻繁應用的三個過程是: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即著名的朱蘭質量管理三部曲。他將“人的因素”加入質量管理過程中,使質量管理超越了過去的統計學
1954年,朱蘭應日本科學技術聯盟的請,到日本為中高層管理人員講授質量管理課程。半個多世紀以來,未蘭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對整個質量管理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特別要說明的是,朱蘭提出的質量改進三部曲和質量改進的步驟與六西格瑪改進活動是非常接近的
上一篇:質量管理之戴明質量大師的質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