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未能形成或界定質量管理在企業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過硬的質量永遠是不敗的優勢,但要實現過硬的質量,不僅需要運營層全體成員的努力,更需要管理層的共同關注和支持。
2.企業對SPC缺乏足夠全面的了解。
SPC作為一種過程控制方法,應用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的原理,及時發現生產中的異常情況,從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將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SPC不是簡單的幾個控制圖或統計,而是基于這些圖或數值的以過程為中心的質量管理體系。
3.企業對SPC實施的準備工作重視不夠。
所謂準備工作,除了掌握企業質量管理現狀外,還包括對員工進行SPC基本概念和知識的培訓,制定明確的質量目標和計劃。只有參與者對SPC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信心,并在日常工作中正確有效地運用。
4.未能有效總結和借鑒其他企業的經驗。
即使企業對可能導致SPC實施無效的原因有所了解,但在實施過程中仍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這也是實施不成功的因素。一位著名的美國醫生在羅斯??偨y去世幾年后的一次會議上說,如果羅斯福的醫生有其他病人,羅斯福今天可能還活著。因為優秀的醫生需要通過大量的病例不斷學習和提高。所以要善于利用外部優秀的“醫生”來總結實踐經驗,豐富和提高應用技能。
SPC作為質量改進的重要工具,不僅適用于工業過程,也適用于服務等所有過程領域。無論是在什么領域使用,都要做好SPC的前期培訓,在實施過程中注重數據質量,必要時借助專業的SPC軟件進行循環改進,不斷提高企業的質量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