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圖的特點是每個樣本只由一個樣本組成,即每個亞組的樣本量為n=1。主要用在三個場合。一是檢驗成本高,如破壞性檢驗;二、混合均勻的流體(氣體、液體、粉末);第三,產品數量很少,這是一個全面的檢查。
I-MR圖和前兩篇文章介紹的X-R圖、X-S圖一樣,都是測量值的數據控制圖。I-MR圖的特點是計算簡單,但靈敏度差。在前期需要手工計算時,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目前,由于計算機軟件的引入,計算問題不再困難。因此,在實際應用中,I-MR圖僅用于上述三種特殊場合。在采樣不是特別困難的地方,應該使用前兩篇文章介紹的X-R圖和X-S圖。
其中,CL1和CLR2是I圖和RS圖的中心線,UCL1和LCL1以及UCLR2和LCLR2分別是I圖和RS圖的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
RS1稱為移動范圍,可以看作是n=2的子組樣本量2的范圍??梢越普J為RS2服從正態分布N (1.1286,0.8536)。因為I圖和MR圖的控制限要分別建立在I圖和RS2圖的3倍標準差上,所以可以換算后推導出上面的公式,具體過程這里不做演示。
利用Minicab軟件可以自動生成I-MR圖,并形成應用菜單。基本步驟如下:
依次點擊stat >控制圖> I-Mr;進入I-MR界面后,在變量對話框中填寫需要分析的變量,選擇變量后點擊右上角的測試鍵,進入測試界面。這里是對控制圖中的每個點進行區分測試的地方。我們選擇執行所有八個測試,單擊OK退出測試界面,然后單擊OK完成I-MR圖。
示例:
為了監測某化工廠生產的乙醇中甲醛的含量,每12小時從生產的乙醇中取25個樣品,然后用I-MR圖監測乙醇生產過程的穩定性(見下表)。
如圖中所示,MR圖及I圖中各點均在控制限內,生產過程穩定。